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速递丨一起来看,国家电投的“光伏+”新模式

2022-11-21
200次

你知道的“光伏+”

是不是上面建光伏电站

下面种牧草、种人参

养羊、养鸡、养牛、养蘑菇……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光伏+”的新成员

“光伏温室大棚”

上面发电、中间种菜

下面还养了鱼

百果园、香草园、花卉艺雕......

 微信图片_20221121123125.png

一起去看看国家电投碳中和“光伏+”的新模式

节能减排是“碳中和”的一个有效形式,要说节能减排,由中国电力中电新能源福建开发公司在厦门市同安区打造的国家电投厦门中电光伏项目的“光伏+”模式有话说。

 

大家都知道农光互补,上面发电,下面种草种菜。福建开发公司农光互补不一样,上面发电,下面种菜,再下面还养鱼,电站通过合理设计布局,利用棚外空间,植入百果园、香草园、花卉艺雕等,开放研学体验,休闲观光。这个模式我们称之为“光伏+”模式。

 image.png

电站通过建设新型智能温室大棚,在大棚顶部铺设光伏组件发电,既提供清洁能源,又满足现代设施农业种养条件。同时,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进欧洲“鱼菜共生”立体循环智慧种养技术,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残饵等,通过沉淀、过滤和有益微生物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的养分,从而将水中的废物变废为宝。养鱼的水经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净化,再将水重新注入鱼池,从而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智能种养方式既能实现零排放、零污染、零重金属、零农残、零抗生素“五个零”,又能大幅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为厦门市民提供绿色健康农产品。据初步计算,电站这26个大棚,每年可发电约1288万度,蔬菜瓜果产量约420万斤,鱼虾约500万斤。与同容量燃煤发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22万吨、二氧化硫347.94吨、氮氧化物约173.97吨。

 

近年来,光伏农业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涵盖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诸多领域。由于调研不充分、规划不科学、设计不合理,导致农业缺位的“真光伏假农业”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走出常规的模式,真正焕发出光伏带动农业现代化的魅力,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